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自我初步評估表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自我初步評估表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頭部:頭暈、頭痛、頭皮有發麻感等。
四肢肌肉:麻木感、發抖、不明原因疼痛或無力感等。
眼睛:眼睛痠澀、視線模糊、畏光感等。
耳朵:耳鳴、耳痛等。
喉嚨:難吞嚥、有不明異物感等。
心臟:胸痛、胸悶、心悸、胸口有沉重壓迫感等。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
腸胃道:腹痛、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
皮膚:狂冒汗或不出汗、皮膚發癢等。
精神狀態:低落、恐慌、注意力難集中、焦慮、不安、睏倦感、暴躁易怒等。
註:因生理、心理因素所產生的自律神經失調症,原因複雜,症狀更是多元,民眾可先自我初步觀察與評估,再行就診。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26849
自律神經失調/求診者女性居多
三總神經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安引用美國2000年統計資料,55歲以下女性的交感神經反應,普遍比男性弱;女性在各年齡層的正、副交感神經活躍度,普遍遜於男性。
若以此推論實際求診患者,台安精神科醫師曾冠喬表示,因自律神經失調前來門診者,臨床以女性居多;但現今職場競爭激烈,近年來,男性因壓力衍生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也有增多趨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26847
自律神經失調/門診有機器 教你學放鬆
精神科主治醫生郭千哲說,門診還有一種使用機器的「生物回饋療法」。將感應器放在患者手指上,鼓勵他盡量放鬆,通常緊張壓力大時,手指溫度會較低,放鬆後溫度就會升高。當手指到達一定溫度後,機器就會響起,代表成功放鬆,當事人不但有成就感,也從中學習如何放鬆。
郭千哲說,「生物回饋療法」十分普遍, 通常 醫師會建議當事人搭配冥想來放鬆,如想像海邊、河畔、藍天白雲的風景,抓到一種放輕鬆的感覺。
自律神經失調/小失調別著急 飲食運動能幫你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包括:腸躁症、失眠、免疫力下降等,而壓力也會造成體內的自由基過高。醫生及營養師建議,民眾可補充抗氧化營養素、紓壓營養素豐富的蔬果,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
你要吃 這些紓壓食物
水果/奇異果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 養系 教授劉珍芳表示,奇異果富含維生素A、C、E、礦物質鈣與鎂、葉酸,是水果中營養密度的第一名。
研究也發現,鈣、鎂、維生素C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鈣也能穩定情緒和抑制交感神經作用,有助提升睡眠品質。
另外,與維生素C補充品相比,奇異果中的維生素C能夠被人體充分吸收,最高可達維生素補充品的五倍多,因此直接食用水果能夠有較好的營養吸收率。
蔬菜/彩椒
蔬菜方面,富含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的彩椒及紅棗都很不錯。
堅果/杏仁
堅果類以杏仁果最優,含維生素E,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高。
海產/魷魚、牡蠣、貝類、鮭魚
海產富含牛磺酸,是腦部所需的營養素,可幫助腦部在壓力狀態下正常運作,常見於魷魚、墨魚、牡蠣、貝類等等。含有omega3及優質蛋白質的鮭魚,對抗氧化也很有幫助。
工作狂 也要強迫休息
除了食療,改善生活習慣及方式也很重要。
台北市立聯醫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黃啟訓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獲得緩解。如果工作太過緊張、憂慮,已影響到工作、生活或人際關係時,就要尋求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醫師的幫助。
如何改變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察覺自己的壓力極限,適時紓解壓力。像是工作一、兩個小時之後,就應該休息一下,上上廁所或者起來走走倒杯水,「即使是工作狂,也得強迫自己休息」。
要運動 選自己喜歡的
台北市立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生郭千哲表示,運動是非常好的方法,可調整自律神經。臨床上,焦慮者最後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來幫助紓壓。
郭千哲說,雖然講到紓壓,許多人就會提到瑜伽,但其實運動百百種,每個人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專注當下的就好,並不會特別推薦哪一種運動。倒是現在夏天炎熱,建議還是早晨或下午運動比較適合,上班族也可利用晚上運動,但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點。
持續動 能助你睡得好
郭千哲說,自己有爬山的習慣,而醫院許多同仁下了班也會去跑步,跑完步再吃飯。醫界許多前輩也會靠運動來紓壓。但要注意的是,短期運動有紓壓效果,但若能長期固定運動,效果會更好,也能幫助規律的睡眠。
有一名40歲男性病人,因容易焦慮、恐慌,多年來因為怕自己恐慌發作,連飛機都不敢坐。後來求診才知是一種病症,病人開始養成河濱騎單車的習慣,再配上藥物治療,病情才逐漸好轉。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2685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lvgy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