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窮游、北漂、戀愛;經歷、感悟、體驗、成長……吉林大學大四女生在畢業100天倒計時的時刻,用相冊紀念自己的大學“我在大學只做了100件事”
  “第一件事:看過一場流星雨。2011年冬夜,和數百人在學校操場一起踏雪仰望,此起彼伏的尖叫聲叫醒了星空,12顆雙子座流星在我眼中載著沉沉的願望墜落。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瞬間即永恆。”“第二件事:去婺源看油菜花海。2012年清明假期,在婺源徒步起霧的田園、住農家、坐摩的、被花海包圍。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純然天成的美。”“第三件事:爬泰山等日出。2011年獨自一人游山東,凌晨一點開始登山,五點多太陽升起。我知道了什麼叫做一個人要像一個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地前進。”……“6月22日那天,是第100件事,那一天,我們畢業。”你的大學,正在以什麼樣的方式紀念,或者曾經用什麼樣的方式紀念?歡迎撥打0431-96618,登錄新浪或騰訊微博@新文化報,或通過新文化+、新文化論壇(bbs.xwh.cn)說出你的故事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製作“我在大學只做了100件事”的張馨月 D7
  張馨月大學做過的事和感悟 第1件事:看過一場流星雨。 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瞬間即永恆
  第6件事:在草原上撒歡。 我知道了什麼叫做找回自己
  第9件事:做過支教。 我知道了孩子們眼中的這個世界擁有著最簡單的輪廓
  第16件事:被困香港“八號風球”。我知道了什麼叫做恐懼
  第18件事:參與創辦青年空間與青年沙龍。 我知道了少許年輕人思想的火花也可成為照亮黑夜的耀眼螢火
  第23件事:做過現場訪談。 我知道了什麼叫做腦殘粉
  第24件事:創辦電子雜誌。 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那麼全世界都會趕來幫你
  第30件事:收到世界各地的明信片。 我知道因為有你們,世界就在我懷裡 本組圖片 除署名外 均選自張馨月人人網個人主頁
  A03版
    四月的大學校園,畢業的臨彆氣息開始彌散。
    這個時節,是迴首,是眺望,也是告別。
    3月14日,在大學畢業100天倒計時的時刻,吉林大學文學院的大四女生張馨月,在人人網的個人主頁建了一個名為“我在大學只做了100件事”的相冊,從那一天開始,每天上傳一張自己拍攝製作的照片,記錄她的大學時光。
    到昨天,張馨月已經記錄了30件事,大到獨自異國旅行、舉辦影展,小到矯正牙齒、做烘焙......
    並用文字說明她從每件事里懂得了什麼道理。昨天上午,在吉大南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里,張馨月與記者相約,她身著碎花長裙、一襲微捲的長髮,
    講述起正在記錄的這100件事,她笑容溫暖:“6月22日那天,是第100件事,那一天,我們畢業。”
  成功記
  賺錢供養了不賺錢的夢想
    張馨月愛文學、愛攝影,大一那年,她創辦了一部電子雜誌,名為《暖僖》,主題是與文學和攝影有關的90後創意文化,純公益,小文藝。《暖僖》的問世,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漸漸地,張馨月組成了編委會,還吸納了20多位寫手。
    後來,《暖僖》得到了出版社的關註。2012年,其中部分優秀文章被結集出版,“這是我們獲得的第一筆稿費收益,我用這筆錢給寫手們發了工資。”張馨月說。正是因為有了《暖僖》的運營策劃經驗,2013年,她推出了原創的實體雜誌《不期畫報》。
    也是在2012年,張馨月還做了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尋訪林徽因曾探究古建築時走過的路,用相機記錄林徽因的建築“地圖”。她和三名朋友一同上路,8天7夜,8個城市,最遠到了山西省洪洞縣,距長春1600多公里。而此行的收穫,就是隨後在學校舉辦的攝影展,還根據尋訪歷程拍了一部微電影。“現在我正在做的,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我們尋訪林徽因建築的旅程的書出版。”張馨月說,雜誌、出書、攝影展,是她在大學所做的100件事里,最成功的事,“因為我自己賺錢供養了我不賺錢的夢想,做成了我想做的事。”
  悲催記
  在香港被騙 又遇八號風球
    2013年8月,張馨月到香港旅游,剛到就被驢友騙走了1000元錢,還因此失去了之前預訂的青年旅舍床位。天色漸晚,她在陌生的都市無處可去,更糟的是,那天的香港遭遇了少見的八號風球(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慌亂的張馨月只好打電話給在網絡上認識的一個在香港工作的朋友尋求幫助。
    當晚,張馨月在這個朋友的家裡當起了沙發客,但她整夜未眠,“這個朋友是男性,而且那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心裡很沒底,但是又無可奈何。”加之外面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張馨月的內心充滿了恐懼,“我感覺那是我長這麼大以來,最絕望的時刻。”
  幸福記
  收穫異地戀男友是初中同窗
    “每一件不好的事,似乎都預示著一件好事的開始。”張馨月說,對於那場“香港噩夢”,她要說的是“感謝”,“正是因為那晚我害怕得睡不著,我就上網給朋友們發信息,但是當時已經是凌晨三點,所有的人里,只有他回覆了我,並且給了我很多安慰,直到我睡著。後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
    張馨月的男朋友人在美國,是她的初中同學,雖然有各自的聯繫方式,但幾乎沒有聯繫,可是從那次的深夜暢聊之後,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彼此的生活里,“我每次在人人網的相冊里發照片,他都會關註並且留言,我很喜歡他的性格和說話的方式,而且我已經對我們之間的關係有種預感。”幾個月後,他回國陪張馨月過聖誕節,“我遇到了未來對的那個人,這將是我要講述的第52件事。”
  成長記
  北漂4個月 更加懂得生活
    2013年冬天,張馨月獨自來到北京,開始了4個月的北漂生活。“原本,我只是想把這個經歷當作一場生存游戲,看看每個月1000多元,能不能在北京生活下去。”但是,張馨月預想的那些吃泡麵、啃饅頭、擠地鐵的省錢念頭,在來北京後的第二天就灰飛煙滅,“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實習,每個月1000多元的工資,住在一間loft(頂樓寓所)裡面,每月的房租就要1500元。”
    張馨月說,北漂的日子里,最慘的時候,錢包里只有10多元錢,是好幾頓的飯錢,“我嘗試去快餐店找兼職,但因為我不是北京的學生,都被拒絕了。”最終,張馨月向父母求救,“生存游戲”徹底OVER。
    不過,北漂的日子,有苦也有樂,“比如我住的loft,裡面同時還住著很多來自各地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背包客、寫手、攝影師、音樂人......每個人都有故事。”張馨月說,每天都會有各種主題的頭腦風暴,“住在這兒,你的生活想不充實都難。”
    更重要的收穫是,她更珍惜與家人、朋友、戀人在一起的時間,也更加懂得生活,這也是張馨月記錄的第25件事,她寫道:“我知道了什麼叫做一個人在異鄉,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日子。”
  清醒記
  每次遭遇都在成就自己
    在大學所做的100件事,張馨月已經想好了60多件,並且給每一件都安排了出場順序。她說,她是一個習慣於規劃的人,每一天都會把第二天要做的事計劃好;她也是一個喜歡總結並自省的人,透過每一件發生在生命中的事,去認識並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4年,我學會了隨遇而安,並且時刻在練習著,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幸福的能力。所以,趁著你還年輕,趁著時間還很多,你應該去嘗試自己不知道的事,但是要記得,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好後果,並且確定自己具備承擔後果的能力。”張馨月說,大學這四年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在使她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在她看來,大學是人生中時間最自由的時代,更加美好的是,我們擁有青春。
  ■徵集
  你用什麼方式紀念你的大學
    你的大學生活,是已經走向了畢業倒計時,還是已經成為了過去?你打算以什麼樣的方式紀念你的大學,或者正在以什麼樣的方式紀念,又或者曾經用什麼樣的方式紀念?如果你有特別的紀念方式,或者已經走出大學多年的你,也希望留下一份青春的紀念,歡迎撥 打 本 報 新 聞 熱 線0431-96618,或登錄新浪或騰訊微博@新文化報,或聯繫新文化+,也可以在新文化論壇(bbs.xwh.cn)留言,說出你的故事。
    本報記者 趙實 實習生 李慧月
  (原標題:“我在大學只做了100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lvgy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